切实做好治沙造林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发布时间: 2017-12-27 09:27 来源: 靖边县人大

  一位普通农村妇女,为圆一个梦想,带领家人及村民打拼30多年,让黄沙漫漫、寸草不生的荒凉贫瘠之地变成了飞鸟在林间鸣啾、野兔在草丛撒欢、微风在树林轻抚的一片生意盎然的无边绿洲,令国人骄傲,让世界瞩目。这就是治沙英雄、全国劳模、人大代表牛玉琴。

  不息奋斗,万亩荒漠变绿洲

  1949年,牛玉琴出生在定边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67年,她嫁给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村民张加旺。上世纪80年代初,牛玉琴与张加旺承包了万亩荒沙,开始防沙治沙。刚有点起色的时候,丈夫患病去世,牛玉琴立誓:一定要让万亩荒沙绿起来。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她亲手在地处毛乌素沙漠的茫茫沙海里栽种了2700多万棵树,先后将11万亩荒沙变成林草复盖率达80%的绿色家园。

  “就是憋死骡子累死马,也要让万亩荒山绿起来。”平凡而又普通的农家妇女牛玉琴说,早上五点,她就开始忙活,每天都要去地里看看。“看见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树一动弹,就像欢迎我来看他一样。”植树造林是牛玉琴终身的奋斗方向和目标,每棵树苗她都精心栽种,希望它茁壮成长。

  1980年,农村落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牛玉琴家分到30多亩地。全家人苦干了一年,各种粮食共收了几千斤,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1982年牛玉琴和丈夫商量,买来了40只羊,在沙窝窝里盖了一间房子,让公公、婆婆和大儿子赶上羊住进沙窝里。牛玉琴和丈夫对全家人说:“现在有党的好政策,我们要为后代造福。”他俩和老人、儿子商定,承包万亩荒沙进行治理,大干一场。

  1983年春,牛玉琴家进沙放羊。为了让孩子放羊有个纳凉的地方,两口子就试着栽了几棵果树,结果都活了。因此他们想着在沙窝里多栽些树。只是没有树苗,也没有钱。1985年,为了购买树苗,牛玉琴变卖了全部家产,全家搬进荒漠里,用人背、骡子驮的方式运送树苗。“玉米面馍馍,那会没有的东西,拿纱布一包,拿筐筐提着,往山梁上一放,就去栽树,树栽完了,沙把干粮就埋住了。”牛玉琴回忆道。

  当年她和30多名民工,用20多天,在6000多亩沙地里栽上杨树、榆树和沙柳。可第二年春天,一场特大沙尘暴,将10万株树苗几乎全部毁灭。随后,不认输的牛玉琴重新栽了8万多棵树。栽上的树被风刮倒、再栽,一年有时要栽三次、四次。她从不放弃,凭着坚韧的毅力,牛玉琴治沙造林的面积从1万亩、2万亩、9万亩,直到现在的11万亩。她用柔弱的身躯和坚强的毅力,使当年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现在的“人造绿洲”,实现了她多年的一个伟大梦想。

  “过去这都是沙梁,连一根草也不长,都是这样的沙,风一刮眼睛也睁不开,打得脸就像针扎一样。三十年以后,看着是一片绿洲了。”当地百姓指着一片绿洲感慨万千。

  不忘初心,带领群众奔小康

  平凡中孕育着伟大。牛玉琴的事迹让人感动,令人钦佩,先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胡锦涛称赞她:“防沙治沙功臣,勤劳致富模范。”牛玉琴先后获得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 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联合国"拉奥博士"等86项国际、国内及省、市级表彰奖励,先后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1988年起当选为陕西省七届、九届、十届人大代表,1998年起当选为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0年起当选榆林市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

  在取得党和政府的认可及支持后,牛玉琴没有把目光停留在奖章和荣誉上。作为人大代表,她时刻不忘乡亲,决定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当年金鸡沙村到东坑乡通村路破烂不堪,运输粮食的拖拉机、三轮车常常陷入沙土中动弹不了。乡亲们眼睁睁地看着收获的玉米、土豆卖不出去而发愁,这也是成了牛玉琴的心病,于是她决定出面要钱修路。2003到2004年的整整一年间,牛玉琴四处奔波,“募捐”到500万元钱,铺设了一条12公里长的柏油路,为当地五村一场的两万多农民打开了致富通道;牛玉琴向上争取19万元资金,为金鸡沙村架通了高压电;组织本村农民打机井30眼,改造了3000亩水灌田,使该村农民人均收入大大增加;向水利部门争取资金5万元,为金鸡沙村32个村小组安装了自来水;个人投资30多万元,搞起了移民工程,将山区的24户特困户移到本村,为移民平整了水地,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并将24户移民加入了她的治沙行列;还为本村380多户村民安装了电话。

  牛玉琴为治沙债台高筑,但她育树不忘育人。“沙区人苦,苦在有沙;沙区人穷,穷在没文化。”在生活刚刚有点好转时,她拿出了家中仅有的一万多元,又向银行贷款一万多元,建起了“旺琴小学”8间校舍,使周围的孩子都能够就近上学。接着,她又多次向省上争取资金190万元,将东坑中学建成了占地2600多平方米的乡级一流中学,并将林地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基地,每年植树季节,都要带领全校师生去沙漠植树造林。后来,牛玉琴开工建设通往林区的7公里柏油路,发展树苗培育1000亩,改变了植树运苗困难和植树品种单一的局面;为支持全村人治沙,她将自己培育的万株树苗无偿支援给乡亲们;依托沙地林子创建了综合开发利用示范林场——加玉林场,与西北电力集团公司合作,成立靖边县绿源治沙责任有限公司,开展治沙养殖,现在每年生产饲料100吨,每年养猪、小尾寒羊和白绒山羊140多头(只),带动和扶持了近百户群众通过造林治沙实现脱贫致富。牛玉琴治沙基地被列为全国治沙旅游基地,吸引村民兴办起了服务业。在国家林业总局的帮扶下,拨付专款50万元,让牛玉琴修建了一栋570多平米的治沙陈列馆。陈列馆拔地而起,在沙漠中很起眼。房前屋后,树木成行,花草簇拥,一片绿色,再也很那难感受到“面朝黄土背朝天,抓把黄土撒上天”的那种西北特有的苍凉。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劳模牛玉琴治沙过程的缩影,更能激励后人传承劳模精神。作为市人大代表,牛玉琴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和义务,在市四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加大非法采沙检查力度的建议》、《加快农村垃圾处理的建议》、《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等,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行代表职责。

  不忘传承,英雄精神放光芒

  如今,年近七旬的牛玉琴由于病情做过手术,术后的她听觉变得很弱,但她仍然不服输:“我作为共产党员,牢记忠诚,治沙要有奉献,没有奉献的精神,这片荒沙没有绿色。现在要让我的儿子、孙子都来治沙,只要我活一天就要在沙漠跑一天,就算栽不成树,也要看一看。”

  牛玉琴是一个有理想的女性,也是一位倔强的母亲。她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儿子、孙子……在牛玉琴一波三折的治沙之路上,三儿子张立强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小的时候,母亲在沙漠里植树,他就在旁边帮着工人扶树苗,搭棚子。母亲一天天老去,儿子一天天成长起来,张立强身上的责任也越来越多。牛玉琴为孙子们起名也是富有寓意,饱含心血,叫继林、继柠、继业、继功……,她要让孙子孙女知道,要一代代继承造林大业,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去获得成功。从母亲到儿子、到孙子,从老牛到小张,这不仅是生命和事业的延续,更是艰苦奋斗精神的一种传承。

  牛玉琴也许压根没想过,她不仅仅为11万亩荒沙披了绿,更重要的是,她那“狂风吹不倒,苦难压不倒”的精神,感动了中国。她的无言举动,带动了身边一大批农民,人人强化了绿化治沙意识,家家开始治沙种树,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了治沙队伍。靖边,涌现出一批像牛玉琴、齐军祥这样的“治沙英雄”,他们,走出了中国农民的希望,走出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