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县南部山区外出务工人口增多,农村劳动力短缺,土地“撂荒”现象严重。五里湾便民服务中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苏家湾村通过成立土地托管合作社,组建农机服务队,注重创新和科技引领,对全村1000余亩宽幅梯田进行托管作业,积极探索南部山区新的土地经营模式。
一、基本情况
苏家湾村地处白于山区腹地,山大沟深,生产生活条件差,距县城105公里,是全县72个重点贫困村之一。有6个村民小组,218户、826人。总土地面积19.6平方公里,耕地5150亩,其中宽幅梯田1180亩,林地1.7万亩。
2011年,五里湾便民服务中心争取到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项目1100亩,在刘兴庄村实施,由于村民对推宽幅梯田不认可,加之土地分散,涉及农户多,特别是外出群众怕投工投劳,致使项目无法落实。苏家湾村两委积极组织实施项目,开展土地托管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二、主要作法
1、思想教育,提高认识
苏家湾村与刘兴庄村的情况大体相同,全村常住户76户280人,外出142户、546人,占总人口的66%,全村及各小组要召开一次全体村民会议都很难办到。为了实施好该项目,镇村干部及时召开全村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邀请县委农工部工作人员宣讲“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农村土地坚持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家庭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政策,给农民吃定心丸。同时,镇村两级分工负责,采取包组到户的办法,将外出人员召回来,挨家逐户做思想工作,讲明土地整合、流转的好处。对群众基础好的村小组,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统一实施宽幅梯田创造条件。
2、打好基础,集中发展
第一轮土地承包时,苏家湾村将耕地、林地、荒地依山随沟全部划拔到户,零散地块多,不便于管理和耕作,效益低下,村民韦光东1户多达16块。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赵虎洼、苏家湾2个村民小组群众积极性高,村支两委坚持“四议两公开”规则,在每户总承包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决定在实施项目前先进行土地细碎化整合,打乱原有地界,按户量出总面积,项目实施后再按现有梯田面积折合后进行二次分地。村支书韦兴宝率先垂范,对不愿交自筹款的农户,先由合作社以土地承包费代缴。2011年,完成了退耕还林口粮田项目建设任务,将原先的1700亩坡耕地变成1100亩宽幅梯田,每户分到整块梯田,为土地托管打下基础。
3、互助合作,土地托管
2015年,五里湾便民服务中心将苏家湾村确定为全中心旱作农业示范区,先后实施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侧膜马铃薯种植等试验示范项目。苏家湾村注册成立了山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赵虎洼、苏家湾村小组组建了农机作业服务队,每队配置254型-354型拖拉机3台,旋耕机、覆膜机、犁各3台,除了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外,中心为每台拖拉机再补助5000-10000元。合作社将2个村小组64户农户联合起来,互助合作,托管服务,采取 “五统一”模式:即统一播种作物,统一在家劳力、统一耕作、统一收获、统一销售。方便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耕作,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没有托管前返乡户种植20亩地需要15天,现在5天就完成。当初由合作社以土地承包费代缴自筹款的群众看到了效益,纷纷要求自行托管。目前,该村的梯田地没有一家租给别人,部分农户耕作由合作社托管,费用1年150元。
4、试验示范,逐年推广
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加快脱贫攻坚进程,苏家湾村发挥党支部的产业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三特”大讨论,坚持“一村一品”定位,确定将小米作为特色优势产业。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扩大合作社托管服务范围,由产前向产中、产后延伸。2016年,由县委农工部组织中心负责人、村干部、合作社成员和种植户到山西省沂州市考察谷子种植情况,实施了谷子全覆膜穴播种植试验示范100亩,获得了成功,谷子平均亩产894.6斤,创山区旱地谷子纪录,每亩纯收入达到2450元,谷子秸秆还为牛羊提供优质饲草。村民贾孝军种植5亩谷子收入12800元。2017年全中心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辐射带动王渠则、新城等相邻镇村发展2000亩。合作社制作了“白于山”牌香谷米包装袋,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苏家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6850元增加到2016年的12340元,增幅和总收入为全中心最高。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水、电、路和基本农田建设等方面滞后,仍然是当前南部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短板,需加大投入力度。
二是缺乏技术和人才,由于现有合作社大都规模小,资本少,在拓展服务方面力不从心,特别是在开拓市场、品牌培育方面尤为突出。
三是发展不规范,目前土地托管作为一种民间行为,大多依托农村的人情交往、个人威信、口头约定等为纽带建立互助互信关系,缺乏政策法律层面的书面协议约束,亟需指导规范。
四、启示
苏家湾村土地托管的模式,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一种群众自愿互助合作的尝试。
一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土地规模经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土地托管互助合作后,做到统一规划,机耕、机播、机收的推广和应用,解决了一家一户难以办到的问题。
二是有利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合作社经营和服务,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确保农民增收,为脱贫攻坚进行了有益探索。
三是有利于解决我县南部山区土地“撂荒”和谁来种地的问题,创新了农业经营方式,群众可以“离乡不离地”,极大地解决了外出农户生产经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