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扶贫办公布去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有关情况。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8个贫困县经过省级政府批准,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正式宣布“摘掉穷帽”。
“摘穷帽”在中国扶贫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回望几千年中华民族治乱史,贫困曾是长期影响天下治乱的关键因子。贫困不仅意味着个体和家庭福利受到限制,而且容易滋生出各种社会问题。过去一段时间,我国贫困县只增不减,从1980年代的约330个增加到1990年代的592个,并且进一步增加到目前的832个。有的地方甚至为成为国家级贫困县而大肆宣扬庆祝。如今,28个贫困县正式退出贫困,拉开消除整体性、区域性、绝对贫困的大幕,脱贫攻坚取得关键性进展。国家设定贫困县以来,首次实现贫困县数量的净减少,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中国的贫困退出,绝对是值得铭记的一件大事。
另一方面,则要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贫困的退出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必须看到,当前退出的贫困县相对条件都比较好,贫困的帽子也相对比较容易摘掉。当前,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还有804个贫困县要退出,其中还有很多长期、深度贫困县。必须看到,我们退出的贫困,仍然是绝对标准较低的贫困,刚脱贫的群众依然与现代富裕的生活相距甚远。必须看到,在退出的贫困县,依然有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各种复杂的致贫返贫因素,工作稍有松懈,就有可能重返贫困。
当前正处于贫困退出的关键阶段,尤其需要保持理性客观的认知心态,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要特别注意防止和反对两种心态。
第一种是松懈心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决不能认为已经摘掉穷帽,就可以放松要求了。尽管相关部门已经明确,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但是因为摘帽出现心理上的放松,进而导致工作上的降低要求,是很可能出现的。摘帽以前,各级帮扶干部都紧绷着一口劲儿。摘帽之后,还能不能保持之前的心劲,有待观察,值得警惕。必须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保持应有的节奏和力度,驰而不息地抓,坚持不懈地干,确保长期、稳定脱贫,进而在实现区域和贫困群体发展上取得更大成绩。
第二种是急躁心态。还没有摘帽的贫困县,也不能焦虑,要防止脱贫“急躁症”和“揠苗助长”。现在对贫困县党政正职干部实行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政策。贫困县主要领导有很强的政治刺激去脱贫摘帽。脱贫有其客观规律,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需要长时期有效帮扶,不能“揠苗助长”。不能因为主政官员个人意志,就不顾县情贫情,违背客观规律盲目大干快上。实践中有个别市县因为调整脱贫时间而导致脱贫节奏不合理,造成无用功和工作被动,这种做法不可取。从全国面上来看,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但是具体到每个县,情况则大不相同。有的县已经到了“百米冲刺”阶段,有的县还有“两三圈”距离。要保持战略定力,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分配体力,按照脱贫攻坚既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推进各项工作,迈好脱贫攻坚每一步。要学习脱贫摘帽县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践创新帮扶方式,加大帮扶力度,推动脱贫攻坚始终在正确的方向上稳步前进。
从现在到2020年,还有3年左右的时间,无论是已经退出的贫困县还是即将退出的贫困县,都要始终把脱贫攻坚当作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帮扶,以实际行动共同谱写中华民族史上最壮丽的脱贫篇章。
当前正处于贫困退出的关键阶段,尤其需要保持理性客观的认知心态,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要特别注意防止和反对已经摘帽的贫困县出现松懈心态和没有摘帽的贫困县出现急躁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