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正扬帆:脱贫攻坚创人类发展奇迹
发布时间: 2018-01-02 11:28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度减贫任务将超额完成,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据日前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消息,目前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18年将重点推进13项具体工作。在此之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出要求,进一步明确未来工作方向。中国的脱贫攻坚事业,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也将进一步攻坚克难,达成2020年的脱贫目标。

  脱贫成绩很给力

  “经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5年共减贫6600多万人,年均减少1300万人以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表示,脱贫攻坚不仅创造了我国扶贫史上的最好成绩,而且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

  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2012年至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累计减少5564万人;2017年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这是中国自1986年开展大规模扶贫以来,前所未有的成绩。

  在全球减贫史上,这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2017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外代表盛赞中国的减贫成就和精准扶贫方略。联合国秘书长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帮助最贫困的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则在另一场合表示,“中国通过经济改革,融入全球市场,帮助数亿人摆脱贫困。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比重从上世纪90年代的近40%降至目前的10%左右,其中绝大部分贡献来自中国,这是人类扶贫开发史上的重要篇章。”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何代欣长期关注和研究减贫事业。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脱贫成绩的确是前所未有的。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以往财政投入主要在改善环境方面,比如道路、桥梁基础设施等。近年来,随着国力的增强,财政资金直接投入到贫困家庭和个人身上,切中所需,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精准深度双聚焦

  “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这一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

  何代欣认为,这些部署针对的是当前扶贫工作进展到攻坚阶段所面临的现实情况。越深入基层,就越发现扶贫面临资金紧和事务重两大压力。每个家庭致贫原因各有不同,扶贫工作面对的是差异化个体,这就要求下一步更要解决深层问题,精准发力,有所聚焦。

  住房困难和因病致贫是贫困地区较为典型的问题。2017年,我国完成340万贫困人口搬迁建设任务;对600多万贫困人口危房进行改造;健康扶贫救治421万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以上;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突破1400亿元。

  一位在基层做扶贫工作的同志对本报记者说,从“雨露计划”的教育补助、危房改造到当地政府为贫困户购买的团体险和医保费用减免,精准扶贫政策真正落实到贫困群体身上。“村民都感念党和政府的政策好,这些切中需求的实惠,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国家的关怀。精准脱贫,既是扶贫事业,也凝聚了人心。”

  内生动力强后劲

  2017年,中国产业扶贫新业态发展迅速,电商扶贫带动274万贫困户增收,光伏扶贫直接惠及80万贫困户,旅游扶贫覆盖2.3万个贫困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在何代欣看来,内生动力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和后劲所在。他说,“脱贫的实效,是要让家庭良好地循环运转起来,让个体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认为,社会保障兜底只针对一小部分群体,更大部分人是要增强其自身的发展能力,可持续地增加收入和消费支出,系统性地解决医疗、教育、住房问题。这才是真正的脱贫,不是政策一脱手就返贫。

  根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2018年将重点推进13项工作,其中一条就是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内生脱贫动力。加强政策引导、教育引导、典型引导,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让贫困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逐步走上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