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哑铃舞
发布时间: 2018-09-04 08:44 来源: 靖边县文化馆

  “哑铃”是流传在靖边部分地区的一种舞蹈形式。它是妇女在农闲时和春节期间表演的一种游嬉舞蹈。根据调查,在解放战争时期,边区政府在妇女中开展了学文化工作,为了让学文化的妇女记住所学的文化知识,辅导人员编了一些顺口溜,婆姨女子们平时经常三五成群的在一块,一边纺线,一边吟唱顺口溜,在吟唱顺口溜的过程中,妇女们情不自尽地用手中的“捻线拖”、“纳鞋槌”敲击坐着的板凳增强节奏感。后来,辅导人员干脆让每人用木头做了一对“哑铃”,编排了一些敲击“哑铃”的组合词句散发给她们,年长日久,这种形式便普遍在这些地方流传起来,形成了一种典型的靖边妇女的舞蹈。解放后,随着妇女地位提高,加上各学校普遍提畅开展做“哑铃操”,在此基础上,直接或间接地更加促进了“哑铃舞”这种舞蹈形式的发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靖边县每逢春节闹“社伙”,部分学校庆贺新年时,专门把“哑铃舞”编排成大秧歌在街头进行表演,此种表演形式深受观众喜爱。六十年代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哑铃舞”停止表演,近年来再次搬上舞台,并且被榆林市政府公布为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