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豌豆老酱
发布时间: 2018-11-08 09:32 来源: 靖边县文化馆

  “靖边豌豆老酱”是靖边人民以肉食为主,想方设法研制烹肉煲汤的调料,豌豆老酱就是靖边先祖们发明的烹制肉食的主要调料。

  豌豆是老酱的主要原料,豌豆从医学的角度上说“属性热,活血补气易消化”。豆面和白面拌在一起叫杂面,杂面是陕北女人坐月子的主要食物。

  说起靖边豌豆老酱的酿造还有一段传说,西涧有一蒋姓的年轻媳妇,某年数伏的一天,把和好杂面团扣在盆子下面,(当地人叫行面,二十分钟开始擀面)正准备开始擀面,娘家来人说她母病故。连来带去就是半月多。回来掀开盆子一看,面团已发酵成黑团,散发出扑鼻的清香。这个年轻的媳妇和丈夫怄气,案板没擦干净就在黑团下面切肉做汤,当即做出的肉哨子汤色泽泛褐,清香可口。后来炖肉炒菜都试用杂面黑团,结果味道超常的香,才开始用豌豆酿造。大家不知这种调料该叫什么名堂合适。村上有一教书先生认为这是蒋家发明的,和醋同样需要发酵,把蒋字去掉草头,加上醋字的一半铺底就叫酱吧。从此靖边豌豆老酱的酿造方法和食用传遍了三边,这和榆林、绥德、米脂用麸子为原料酿造的老酱有本质上的区别,味道更不能相比。靖边豌豆老酱用途很广,三边人炒菜、炖肉、煲面汤都离不开它。陕西名吃王虎城猪排骨、杨桥畔大烩菜,还有酱猪手、酱猪肘等都是以豌豆老酱为主要调料而成名的。豌豆是老酱的主要原料之一,现在家庭制作老酱的人已经很少了,亟待抢救。靖边农业局扶持两家作坊专门酿造豌豆老酱,销售情况很好,使这一传统工艺暂时得以传承。

  代表性传承人

  张耀霞,女,汉族,靖边县龙眼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靖边县正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靖边豌豆老酱”县级代表性传承人,2001年的一天,她5岁的儿子对酱油过敏,全身红肿发痒。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和观察,医生发现真正让儿子过敏的是酱油里的添加剂。这让张耀霞萌生了一个想法:自己开一家公司,专门生产无任何添加剂的陕北传统老酱。随着销量上升,于是2011年成立了靖边县龙眼商贸有限公司。2012年,公司实现利税90多万元,解决了当地就业30多人,成为“国家级陕北杂粮唯一指定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