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闷葫纸牌玩艺
发布时间: 2018-11-27 15:09 来源: 靖边县文化馆

  靖边闷葫纸牌玩艺

  “靖边闷葫纸牌玩艺”2015年被靖边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靖边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闷葫,又叫“梦葫”“梦壶”等,它是以陕北为中心,扩展向甘肃、宁夏、内蒙、山西等省区周边地区的一项古老的传统游艺活动,因此,提到闷葫,人们似乎可嗅出一股古色古香的味儿。

  闷葫之起源与传承,其时已久矣。传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与陈抟老祖对弈输掉华山之后,耿耿于怀,想出闷葫绝招,将陈传老祖博胜。此为传说。其实早在唐代有人便发明了一种纸牌玩法,叫叶子戏,明代又有人发明一种纸牌玩法,也叫叶子戏。唐·明叶子戏,名同而实异。明代,陕北成为移民实边之地,那些向陕北迁徙人的外地人,携带家小,同时携带当地文化来到陕北,这些人最终扎根陕北,他们同时将叶子戏进行改造与创新,于是陕北游艺苑圃中开出闷葫这样一朵花儿。

  闷葫是以陕北为中心传统游艺中的阳春白雪。由于其牌样多,回旋余地大,加之规则详细,又自带有处罚系统,所以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时代,闷葫成为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项高雅游艺活动。而随着时代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影视新潮和麻将的冲击,闷葫出现和者盖寡现象。一些年轻人由于不懂套路,常常在闷葫场边徘徊,只能望“葫”而兴叹,有的学成半瓶醋,欲进不成,欲罢不能,闷葫似乎成为一颗充满诱人馨香却又被坚硬外壳紧紧包果着的果儿。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生活改善,许多人将有更多的休闲,参加各类游艺活动是必然的。由于闷葫如同玩象棋、围棋、扑克一样,使人增加智慧,开动脑筋;由于闷葫有“学会闷葫,老婆饭熟叫上不走”的趣味性;由于闷葫有较多规则,需玩者共同遵守的公理性,闷葫成为靖边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为陕北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体育价值与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