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城山楹联: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青城山: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是全国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境内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全山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建有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玉清宫、朝阳洞等。青城山自古是文人墨客探幽访胜和隐居修练之地,古称“洞天福地”、“神仙都会”。今为“世界文化遗产” 。
二、灵隐寺楹联:
人生哪能多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
灵隐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首。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
三、华严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华严经:佛教大乘教主要经典之一,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其成书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汉译本中,以唐译八十卷本的文义最为畅达。此对联说的是如何成正果的要义。
四、曾国藩: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
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曾国藩:见国学网“历代名儒、名臣家书选注”。这副对联说的是处理事务应采取的态度:拿得起、放得下。顺应形势,心无杂念;不去逢迎,也不眷恋。
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益;
世事都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上联说的是如何对待人生,不要希图侥幸;下联说的是如何对待事务,要细致耐心。
五、左宗棠: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左宗棠:见国学网“历代名儒、名臣家书选注”。 这副对联上联讲的是如何立身:要有崇高愿望,人生位置只求中等,生活上只求最低标准;下联讲的是如何行事。
六、杜甫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杜甫:(712-770) 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被公认为唐代以来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著有《杜少陵集》这两句诗出自他的五律《江亭》,此诗写于成都草堂时期,是说此时自己内心很平静,不像流水去奔走竞争,舒缓恬适的心境倒像是悠闲的白云,在天空自由自地停伫。
七、孙星衍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孙星衍” (1753年~1818年) 清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书法家、经学家。字渊如,号伯渊,别署芳茂山人、微隐。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后迁居金陵。少年时与杨芳灿、洪亮吉、黄景仁以文学见长,袁枚称他为”天下奇才”。于经史、文字、音训、诸子百家,皆通其义。辑刊《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堪称善本。著有《周易集解》、《寰宇访碑录》、《孙氏家藏书目录内外篇》、《芳茂山人诗录》等多种文集。这份对联内藏很深,表面上说的是四季风景,故人情谊。实际上是感叹人生遭际,写尽了世事人情间的风雨沧桑。
八、孙家鼐:前面的《天下楹联(二)》已介绍过孙家鼐的三幅著名楹联。其著名的对联还有:
其一:风暖枀亭春沽酒,著书无日不临池。
其二:古剑不磨留养气,旧书重读当加餐。
其三:雅无钱痴惟耽酒,妙有文情欲著书。
其四:应须绿酒酬黄菊,烦向苍烟问白鸥
这四幅对联表达的是作者风流倜傥的诗酒人生。枀亭,松间之亭,也许是孙家鼐家中园亭,“枀”是“松”的异体字。“临池”用的是王羲之学书的典故。据曾巩《墨池记》。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刻苦学习书法,书法后在池塘洗笔,结果“池水尽黑”。其二联中上联是反用唐代诗人贾岛诗意。贾岛《剑客》中说“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孙家鼐在此说不去挥剑铲除不平,是为了养孟子说说的“浩然之气”。下联更妙,将读已读过的书视为加餐,想像力很丰富。第三首是化用陆游诗:“箕踞浩歌君会否,书痴终觉胜钱痴。”(《苦贫戏作》),表白自己的人生取舍。其四的上联“应须绿酒酬黄菊”,是化用陶渊明的重阳持酒赏菊典故,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怀;下联“烦向苍烟问白鸥”是表白自己摆脱烦恼之法——归隐而去。“白鸥”,即“白鸥之盟”,即归隐而去与海边白鸥结下盟约。宋人黄庭坚诗:“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登快阁》)
其五:味在陶韦诗好,品居廉让泉边。
其六:佩服若兰,守身执玉;清论如乐,和气在堂。
其七:翠竹黄花不负人意,珠光剑影特有英姿。
这三首也是表白自己的人生旨趣和归趋。其五中的“陶韦”指的是陶渊明和韦应物。陶渊明(352或365—427),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八十多天便挂冠而去。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其操守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韦应物 (737—792),中唐时代山水田园诗人。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廉让,即廉泉让水。在广州,语出《南史·胡谐之传》:“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柏年:’卿州复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其六的上联旨趣同其五的下联;下联是比拟自己似魏晋中人,喜清谈、多高论,不与人争。其七的上联亦是在表白自己的操守,“黄花”即菊花,暗喻陶渊明;翠竹的特征也是堂堂劲节,亦是比喻操守。史载苏轼爱竹,即使是暂居之地也要仆人种竹,说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下联则是暗喻自己有文韬武略。
其八:植德为基咸中有庆,履和而至受福无疆。
这是一幅赠给堂兄的对联,内中蕴含十分巧妙。表面上,是颂扬堂兄的人品:注重德行养成,为人谦和必然福寿无疆。实际上,与前面提过的他在咸丰九年殿试时,咸丰命题的长联,其中巧妙地嵌入清顺治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 、道光六代皇帝的年号 ,歌颂了清王朝的伟绩丰功并无二致。其中的“咸中”亦暗合咸丰年间,“植德为基”和“受福无疆”更是对咸丰皇帝的颂扬。
其九:远山近水展法画,飞烟结雾右军书。
其十: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其十一:曲体人情可当大事,不泥章句善读古书。
这三联皆是赠友:或是夸奖其人品操守,或是赞其书画优秀,或是称其不拘泥古事,善于古为今用,体察人情。实际上也是他自己思想的真实流露、从中亦可看出他对光绪皇帝很多革新图强和戊戌变法支持的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