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钟问响,树立改革效率观
发布时间: 2017-07-25 15:47 来源: 人民日报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推进关键期,改革效率从何而来,如何进一步提高改革实效?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速度是效率,方法对头是效率,减少失误也是效率”。层层递进的效率观,启迪着落实改革、推进改革的智慧。

  “速度是效率”,呼唤的是改革抓落实的力度。当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理念,催动一日千里的改革进程,创造了一系列载于史册的业绩。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头炮”一打响,同样是兵贵神速,几年间取消和下放的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就达618项,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实践一再证明,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感、紧迫感去推进改革,就能为改革赢得“加速度”。当前,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一项改革滞后,影响的就是一系列的后续发展;一项政策落空,影响的就是千千万万百姓的获得感。唯有以时不我待的劲头推进改革,紧盯进度、敲钟问响,才能避免“打滑”“空转”,让改革步步深入。

  古人云,“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推进改革,同样如此。方案是否科学,措施是否得当,安排是否合理,不仅影响改革效率,而且事关改革的成败。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才能找到解决难题的钥匙。曾经举步维艰的出租车改革,面临着出租车与网约车新旧交织的矛盾。但因为在政策出台前进行了长时间的调研,召开了数十次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座谈会、论证会和咨询会,并且就改革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符合实际的改革方案,为更满意的出行打下了基础。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在改革创新之路上,只有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的方法,才能让改革日臻佳境。

  推进改革,时不我待。但也决不能为速度而速度,匆促行事,最后事倍而功半。改革如接力赛跑,一棒失误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减少失误也是效率”。只有稳扎稳打,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办一件事成一件事,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反复拖慢改革进程。比如,某地曾进行警务机制改革,撤销公安分局,建立“大派出所”等等,力度很大,但因单兵突进、对现实考量不足等,几年后就难以为继,撤销的机构悄然恢复,留下不少后遗症。当然,减少失误,并非是说不允许试错,而是要让决策者的思考,行走在科学的轨道,坚决防止改革思路简单化、改革内容空洞化、改革过程形式化。

  提高改革效率的途径很多,但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最终只有一个,那就是群众认不认可、满不满意。有一些地方,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迫农民流转和出让土地,但给农民的回报却远远低于土地的基本价值。忽视做好相关配套的必要性,虽有连田成片的效率,却有违造福于民的初心。民意,是改革的前行准绳,更是改革的价值尺度。推进改革时,把民意请进门;评价改革时,让民意居上座,如此,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具有更坚实的落点。

  改革攻坚,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正如《桃花源记》中所写的那样,进入桃花源的道路,“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遵循发展规律,找准改革方向,加足马力,坚定向前,冲破坚冰,改革航船定当驶入豁然开朗的广阔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