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参与的共享经济,需要有大众能理解、能监督的标准。共享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从业者和管理部门都应该有风控意识,通过加强数据对接与共享,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合理的监管手段与方式
共享经济是近年来的经济亮点。以共享住宿领域为例,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共享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8》,目前我国主要共享住宿平台的房源数量已达300万套,去年接待房客7600万人次。平台上的房东、管家、摄影师等服务者人数约为200万人,基本上每增加1个房东,就能带动2个兼职就业。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乡村民宿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之一。
不过,共享经济也面临消费习惯培养、行业标准缺失、法律地位不明确、行业监管模式待创新等制约。最近一家共享经济企业安全事件频发,更放大了公众对于共享经济风险的担忧。坐上一辆陌生人开的共享汽车有风险,打开房门邀请陌生人入住的共享住宿同样有风险,房东经常会担心房客破坏房间设施,而房客则疑心房东手里还有另一把钥匙。
为了缓解用户的忧虑,企业首先应承担起保障消费者安全的责任。最近,共享住宿企业小猪、爱彼迎等联合发起倡议,呼吁企业要以信任和安全为行业核心价值,保障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加强用户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完善身份认证、人身财产保险机制,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等,都是在向用户传递安全信号。
但是,仅靠企业口头倡议是不够的,对共享经济的监管必须跟上。大众参与的共享经济,需要有大众能理解、能监督的标准。
在实际生活中,管理部门对共享经济的监管往往滞后。然而,监管绝不能等出事之后才紧急整顿,而是要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与企业、行业协会一起提前针对消费者“痛点”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在相关制度建设中,行业标准应得到重点关注。
由于共享经济已经渗透进衣食住行等众多行业,每个行业国内国外都已有冒头的领军企业,也有大量消费数据积累,推动解决问题的技术也相对成熟。基于企业经营中探索的有益经验和消费者投诉等数据,共享经济各个行业出台相关行业标准的时机已经成熟,规定企业应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流程、消费者投诉应该如何处理、企业应引入哪些高科技来解决此前无法解决的问题,等等。比如,在消费者关注的安全问题上,提高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水平,保障用户人身财产安全以及平台数据安全,都应该在行业标准中予以明确。
社会大众和管理部门可以用宽容、发展的眼光推动共享经济行业进步,但共享经济的发展绝对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从业者和管理部门都应该有风控意识,通过加强数据对接与共享,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合理的监管手段与方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更完善、性价比更高的服务争取消费者,但是作为衡量企业经营是否合规的尺子,相关部门应大力推动行业标准的出台,为企业经营设置一条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