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做出了重要论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加明确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不仅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正因如此,在党中央提出“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概念之后,社会各界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多方面的解读。概括来看,已有观点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更依靠创新驱动、更高的生产效率、更高的经济效益、更合理的资源配置、更优化的经济结构、更加注重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小的贫富差距、更注重幸福导向、更加注重防范金融风险、更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式,等等。笔者认为,在“高质量发展”的诸多内涵中,应着重关注如下六大突破口,它们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而且是“高质量发展”其他内涵的“因”。
第一,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增长核算的视角来看,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主要包括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四大类,其中TFP可以细分为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理论和国际经验均表明,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源泉。然而,我国在过去三四十年的高增长过程中,主要靠的是资本和劳动等要素驱动,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偏低。不仅如此,产能过剩等问题导致我国难以继续依靠资本积累拉动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则使得我国难以通过增加劳动力数量拉动经济增长。在此境况下,只有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提高资本质量和人力资本质量。第一点所述的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并不意味着不再关注资本和劳动投入,而是不再追求资本积累的规模和劳动人口的数量,转而追求资本质量和人力资本质量。就资本质量而言,最近一二十年房地产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由此形成的是非生产性资本积累,再加上产业结构有所失衡,还有不少行业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因此我国资本积累的质量并不足够高。要想推动“高质量发展”,亟须改善资本质量。就人力资本质量而言,高校扩招以来的二十年里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但由于部分高校过度扩招导致招生规模远超其所能承受的范围,因此教育质量还有提高的空间。未来应深化市场化改革,让民间资本更好地参与到教育事业中,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本质量。
第三,缩小贫富差距尤其是财产差距。由于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一般低于低收入群体,所以贫富差距的扩大会使得居民整体消费倾向趋于下降,从而减少全社会的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既需要缩小收入差距,又需要缩小财产差距。具体而言,就是要深入贯彻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等举措来缩小收入差距。
第四,防范并化解金融风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事件表明,金融风险一旦爆发将会给经济体带来严重冲击,因此要高度防范金融风险。近年来我国也日益重视防范金融风险,并且在去杠杆、抑制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泡沫化风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金融风险与隐患。比如,企业偿债压力尚未得到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区域性风险和隐性化问题较为突出。降低金融风险才能够为经济与社会平稳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使人民更有安全感。因此,要想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防范并化解金融风险,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尤其要增加民生和社会保障支出。以往我国的财政支出有相当一部分用于“上项目、搞投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支出相对偏少。“高质量发展”要求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因此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尤其要增加民生和社会保障支出。需要强调的是,增加民生财政支出结构还有助于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减少他们为应对教育、医疗和养老等问题而进行的预防性储蓄,从而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第六,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实现了持续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也带来了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开始接近高收入国家的下限,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的好坏已成为衡量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减少污染,保护环境。2017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污染防治作为未来三年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央高度重视污染防治,这为“高质量发展”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
综上可知,上述六大突破口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把握好这六大突破口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顺利转变。不过也要认识到,“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制定“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以及“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这些工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要做好打长期战、持久战的准备。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